“铅华洗尽浮尘,真金千年不变”。50年前的10月,一场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3年的战斗,3年的抗争,铸就了一个民族,也造就了一个响亮的名字——罗盛教,“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罗盛教”这行金光闪闪的大字影响了中国人整整半个世纪。死者长已矣,他的亲人们过得怎么样?
罗盛教,原名罗雨成,1931年4月22日出生在湖南省新化县圳上镇桐子村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1947年考入湖南省立第十三中学读高中。1949年11月,年仅18岁的罗盛教,抱着保家卫国的赤热之心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3月,罗盛教从军政干校毕业分配到47军141师直属侦察连当文书,随即参加湘西剿匪。
1950年10月25日,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951年4月,罗盛教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1952年1月2日,在志愿军某部驻地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几位朝鲜少年正在结冰的河面上嬉戏。突然,传来惊呼:“快来人呀,有人落水了!”一位叫崔莹的少年不慎落入冰窟里。为救落水少年,罗盛教献出了他年轻的生命。
罗盛教牺牲后,受到了中朝两国人民的尊敬,党和人民给予了他很多荣誉:1952年2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罗盛教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一级模范”称号;1952年4月,共青团中央追认他为“模范共青团员”;毛泽东主席亲自为他题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1953年5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罗盛教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金日成首相特意走到罗迭开面前满怀感激地对他说:“你的儿子在朝鲜光荣牺牲,他是国际主义战士的模范,你是朝鲜人民的父亲。”
罗盛教的父亲罗迭开,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生有2男2女,罗盛教是长子,另有一个儿子叫罗盛民,两个女儿罗婉香、罗亮香。罗盛教牺牲后,罗迭开把自己的第二个儿子罗盛民又送到了部队。
罗盛教牺牲后,党和国家给予罗迭开全家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很高的荣誉,据统计,仅1970年至1979年10年间就有25个省市5万人(次)看望过罗迭开和他的家人们。然而,令罗迭开最难忘的是两次去朝鲜访问,八次上北京参加全国烈士军属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次受到毛泽东的亲自接见。
1953年7月,美国被迫停战。时隔100天,即10月25日,中国政府派出了以贺龙为团长的慰问团赴朝,罗迭开第一次随团到朝鲜访问。
罗迭开到达平壤的第一天晚上,住在一个当时规格最高的防空洞里,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专门接见了他,并表示第二天打算到罗盛教墓前办祭祀,安慰罗迭开不要悲伤。罗迭开听了非常感激,坚定地说:“树倒不能扶起,人死不能复生,我一定会正确对待的。”第二天,金日成、崔莹和崔莹的父亲崔鼎汉一同到罗盛教墓前扫墓。金首相为罗盛教纪念碑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朝鲜人民永远共存。”并与罗迭开等人合影留念。在这次访问时,朝鲜还授予罗迭开“和平万岁”纪念章和朝鲜一级奖旗。这次访问历时2个月,到1954年元月罗迭开回国,崔莹一家对罗迭开无微不至的关怀给罗迭开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
被罗盛教从冰窟中救出的少年崔莹,深深地感激和敬仰他的救命恩人,视他为自己的亲兄弟,大哥哥,崔莹父母视罗盛教为自己的亲儿子,崔莹把罗盛教的亲人当成自己的亲人,千方百计代罗盛教尽孝敬父母的义务。崔莹盼望着能见到他的中国爸妈和弟妹,多次向有关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为增进友谊,加深了解,中朝两国从1951年起相互派团进行访问。1954年,朝鲜组派第三届访华代表团,崔莹有幸成为代表团中的一员。
1954年3月14日,朝鲜访华团抵达北京。当崔莹访问战斗英雄黄继光、史之厚的妈妈时,他更盼能快点见到自己的中国爸爸妈妈和弟妹。
罗盛教的父母得知他们的朝鲜儿子要随团来湘访问的消息,心里如同吃了蜜,脸上常常挂着笑。6月1日,崔莹随朝鲜代表团从毛泽东故乡韶山抵达湖南省会长沙后,代表团副团长李永镐等12人,在省民政厅厅长李越之、省军区副参谋长田厚义等陪同下,乘汽车向罗盛教的故乡新化县进发。得知朝鲜代表团和罗盛教的异国兄弟崔莹要到新化的消息,新化各界3000多人早早就冒雨赶到车站等候亲人的到来。
12时40分,朝鲜代表团的车队到达新化县城,汽车刚停,崔莹就打开车门奔向罗迭开,罗迭开抢步迎上,父子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崔莹还没喝几口茶水,就急着问罗迭开:“爸爸,妈妈和弟妹怎么不见呢?”罗迭开告诉他:“妈妈和弟妹正在家里收拾房间,准备饭菜,等你去呢!”
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罗妈妈做梦也想见的异国儿子出现在眼前。罗妈妈、婉香、亮香和盛民抱住了哥哥崔莹,母子五人紧紧地拥抱在一起,少顷,罗妈妈一家几天来亲手准备的一碗碗冒着热气的菜分别摆满了4张大桌,崔莹紧挨罗妈妈而坐,席间,罗妈妈不断把鱼肉添放在崔莹的碟子里,婉香不断往崔莹哥哥的杯里斟酒。崔莹则频频起身向爸爸妈妈敬酒,还将他朝鲜爸爸妈妈给中国爸爸妈妈的信亲手交给罗迭开,在座的人都为之动容。
夜渐深,话未尽。罗妈妈知道儿子连日来旅途太辛苦,还是要儿子早点休息,崔莹拗不过妈妈,只好点头同意。是夜,崔莹在罗家和罗爸爸同床共眠。已过深夜零点了,罗妈妈还到崔莹睡的房门口望了望,听到儿子甜甜的酣声,她才回房休息。
第二天,代表团来罗家辞行,罗妈妈鼻子一酸——哭了,因为崔莹也要随代表团去了。临别时,代表团和崔莹将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礼品送给罗爸爸妈妈后,罗爸爸妈妈也将准备的礼品送给崔莹。其中有一张罗盛教生前的毕业文凭,罗爸爸对崔莹说:“希望你像盛教哥哥一样努力学习”。
崔莹说:“妈妈别难过,我一定能很好地继承罗盛教哥哥的遗志,做你们的好儿子。”
崔莹走了,可父子情未了。1970年10月23日,罗迭开第二次应邀去朝鲜访问。23日上午8时,罗迭开登上了去朝鲜的专机,10点到达平壤,数十万朝鲜人们夹道欢迎。
1970年的平壤,与第一次去时完全不相同,城区街道,建设得像画一样壮丽宏伟,“我完全认不出来了。”看到兄弟国家建设得如此美好,罗迭开心里说不出的高兴。
24日上午,金日成首相接见了罗迭开一行,金首相特意走到罗迭开面前说:“你的儿子在朝鲜光荣牺牲,他是国际主义战士的模范,你是朝鲜人民的父亲。”罗伯伯深深感谢金日成首相的高度评价,回答说:“这一切归功于我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归功于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首相。”
下午,崔庸健委员长给代表团14人授勋章,授予罗迭开“二级国际勋章”,并与罗迭开留影纪念。亲人来访,崔莹把他的中国爸爸接到家里,互送礼品后,全家人合影留念。这时,崔莹有4个小孩。他妈妈坚持要送一个最小的孩子给罗迭开作孙子。罗迭开非常高兴,收了这个异国孙子,他给这个孩子取名为罗继宏。
罗迭开不仅受到了朝鲜人民的尊敬与爱戴,在国内,党和人民也给了他至高无尚的荣誉。自1956年开始,罗迭开先后两次去北京参加全国烈军属积极分子代表大会,两次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观礼,先后七次受到毛泽东的接见,还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叶剑英、林伯渠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
1956年11月,罗迭开参加全国烈军属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毛主席和代表们在怀仁堂一起照了相。1959年6月,罗迭开前往北京参加全国烈军属代表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还有董存瑞的父亲董全忠,刘胡兰的母亲吴文香,黄继光的母亲杜芳芝,张思德的母亲等。毛泽东和大家一起在怀仁堂照了相。1959年10月1日,罗迭开参加了国庆观礼,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大家;最令罗迭开难忘的是1960年10月25日去北京参加了志愿军出国作战十周年纪念大会。当毛泽东在中央领导同志的陪同下,笑容满面地向罗迭开走来说:“你是罗盛教的父亲吗,听说你外国有个儿子。”罗迭开接着汇报了崔莹的情况。毛泽东高兴地拍着罗迭开的肩膀说:“看来,你和朝鲜人民相处得不错。要好好地向朝鲜人民学习,向你儿子学习!”
1964年12月2日,罗迭开去北京参加全国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毛泽东和周总理接见了他。周总理亲切地说:“主席要你谈谈农村情况。”罗迭开热泪盈眶,紧紧握住毛泽东的双手,汇报了几年来家乡的巨大变化。
1966年底,罗迭开去北京国庆观礼,毛泽东在城楼接见了大家,罗迭开在毛泽东身边——中南海住了3天。
1975年1月13日,罗迭开去北京参加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毛泽东派了一部小轿车,接周士钊和罗迭开。毛泽东要他汇报农村情况,并非常关心他家庭人员的工作和生活情况。罗迭开一一作了汇报,当时毛泽东是82岁高龄了。告别时,毛泽东谆谆教导:“要尊重当地党和政府的领导”,“要好好培养接班人啊!”谁知这是毛泽东最后一次接见罗迭开。1978年2月26日,是罗迭开最后一次上北京,这时,罗迭开已81岁高龄。
在罗迭开的有生之年,除党和政府的关心,异国儿子的孝敬外,还受到他的儿媳——次子罗盛民的妻子陈纯的关爱。
1962年,14岁姑娘陈纯随父从天津迁到长沙,3年后,就读于长沙市长郡中学。时年18岁的陈纯结识了比她大3岁的罗盛教的妹妹,在长沙市有色金属学院读书的罗亮香。
相近的性格,使陈纯和罗亮香很快成了无话不说的闺中密友。一天,两人像往常一样聊了一阵悄悄话后,罗亮香话题一转,说她有个弟弟在广西桂林当兵,前不久随部队来长沙“支左”,问陈纯愿不愿去她弟弟的军营玩。
陈纯从小就最向往部队,最崇拜军人,能见到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亲弟弟,陈纯一口应允了。
第二天,两人相约前往罗盛教烈士生前所在的部队。来到军营门口,热情爽朗的战士围了上来,欢迎烈士亲人来部队参观。七嘴八舌中,一个模样清秀、腼腆的年轻战士走上前,对着罗亮香轻轻叫了声“姐姐”。参观战士的宿舍,听他们讲军营故事,跟他们聊天、下棋、唱歌……一天快乐的时光瞬息即过,傍晚时分,陈纯、罗亮香两人要回校了,罗盛民送两人回去。分手的时候,罗盛民以军人的豁达伸出了自己的手:“陈纯姑娘,欢迎你来找我玩。”“罗——罗盛民同志,后会有期。”握着罗盛民温暖厚实的大手,一向风风火火的陈纯不知怎么结巴起来了。冥冥中,她觉得她将与英雄的罗家有一段难了的情缘……
1967年7月,陈纯高中毕业了,党中央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对,就去罗盛教烈士的家乡。”罗亮香罗盛民姐弟俩知道陈纯的想法后,建议她先给“罗伯伯”(罗盛教之父罗迭开老人)和新化县委写信,征求一下他们的意见。
不久,新化回信:罗伯伯和县委表示欢迎。1968年9月,在罗盛民、罗亮香姐弟热心努力下,陈纯终于如愿来到了新化,成了罗迭开老人的“编外秘书”。那时,罗迭开事务很忙,每天有上百的全国各地的来信来访者,手勤心灵的陈纯帮老人扫地、倒茶、接待来访者。起草讲话稿,整理信件,一切做得有条有理。
第二年3月,罗盛民在部队训练时不幸负伤退伍回家。面对小儿子的“半途而废”,罗迭开既高兴又失落,高兴的是大儿子罗盛教为国捐躯后,自己只有这一个儿子,父子团聚,晚年也有个照应,但想到烈士遗志不能继承,盛民不能像哥哥一样戍边卫国,抱憾之情又涌上老人心头。好在罗盛民心细又孝顺,退伍后兢兢业业地帮父亲整理内务,把家拾掇得井然有序,多少慰藉了老人之心。
虽说罗迭开已有了新帮手罗盛民,但陈纯在学习之余还是不时上罗家帮帮手。一来二往,圣洁美丽的爱神降临到了两人身边。1969年6月7日,一个平凡的日子,22岁的罗盛民挽着21岁的陈纯走进了婚姻的圣殿。陈纯成了光荣罗家的一员。
真诚相爱,心灵相通,婚后,罗盛民、陈纯两口子夫唱妇随,过了一段充实而幸福的日子。1970年,大儿罗建波降临人世,年逾古稀的罗迭开对小孙子的出生自是欣喜异常,一家人和和睦睦尽享天伦之乐。
然而,人生的天空有晴也有阴,二儿子罗涛生下不久,罗盛民病情恶化,先是双脚不听使唤,后来竟发展到“寸步难行”。不幸的打击,使单纯的陈纯变得坚强成熟,为了让丈夫重新站起来,年仅24岁的她决心“伴夫治病走天涯”。从此,生活带给他们的是没完没了的求医之路。
长沙湘雅医院、湖南医科大学附二院、北京首都医院、广州中山医院、上海华山医院……全国当时稍有名气的医院,陈纯陪着丈夫都去“拜访”过。每到一处,面对白发苍苍的老教授、老专家,拿着大包小包的中药西药,陈纯似乎觉得有了新的希望,一个他们梦寐以求的希望。但是,随着药品的用完,他们的希望总是如一个个肥皂泡一样破裂而消失,刚刚缓和的沉重又一次笼罩住陈纯那颗对丈夫深沉爱恋的心。
回到家里,罗盛民大小便已经完全失禁,此时陈纯又担任7个班的教学任务,两个儿子嗷嗷待哺,3副重担一齐向她压来,坚强的陈纯没有退却。每天清早起床,安顿好两个孩子后,又去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罗盛民,等这一切妥贴完毕后,上课的钟声已快敲响,陈纯急急赶往学校。下午放学回家,一切“重新开始”,直等丈夫孩子安然入梦后,陈纯方能拿出带回的书籍和作业备课、批阅。
一个人最痛苦的莫过于看着心爱的人奔波忙碌却爱莫能助。面对妻子没日没夜地为自己和罗家操劳,一往情深的罗盛民躺不住了,他想,自己中学时曾学过俄语,难道不可以凭此之“长”帮妻子改改作业?“无所事事”的罗盛民为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而高兴,此后,他忍着病痛的折磨在陈纯的言传身教下学习帮妻子阅卷。一段时间的操练后,天赋不赖的罗盛民改的作业真还有板有眼,像模像样了。逆境中,夫妻两人以心相暖,患难相扶,共同面对苦难的岁月,生活虽苦也有甜。
可上苍并没感动于陈纯与罗盛民两人的患难真情,厄运又一次张开黑色的羽翼向他们扑来。1977年3月,罗盛民病情急剧恶化,随时有生命危险,陈纯忍着悲痛,赶紧向一直关怀丈夫身体的许世友将军发去求援电报——8年岁月的相亲相伴,她不能忍受丈夫的离去啊!电报是早晨8点发去的,下午1点,将军派的专车就到了,罗盛民被立即接到衡阳169部队医院紧急抢救。不久中央卫生部派的3名专家也来衡阳参加会诊。
该用的药用了,一切可能的治疗方案都实施了,罗盛民的病情还是继续恶化。1977年7月10日,是陈纯生命之中永难忘记的黑色日子,就在这一天,心爱的丈夫罗盛民永远离开了人世。
长歌当哭悲最深。丈夫罗盛民的辞世,陈纯虽说早已有了心理准备,但这一天真正到来,她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悲极无泪的她,操起床边小桌上的笔,泣血成诗:奉却8年心血泪,此时最把心肠碎。悲声飞越小寰球,请把我盛民留。
老来丧子,此乃人之最不幸,而立之年的小儿罗盛民英年早逝,给罗迭开老人又一次致命的打击。此时已76岁高龄的罗迭开硬朗的身板垮了,整日念叨着“盛民、盛民”,背地里常常暗自抹泪,罗妈妈更是思子心切,卧病在床。
看着公公婆婆失魂落魄悲痛至极的模样,善良的陈纯想:老人需要强有力的支柱啊,英雄的罗家离不开自己!想到这,陈纯擦干眼泪,强挺脊梁,从缸里舀出一碗家酿的米酒,恭恭敬敬地端到沉浸在丧子之痛中的公公婆婆面前:“爹、娘,以后就把我当做您二老的儿子吧!”
媳妇的孝顺通达,孙辈的机灵聪慧,慢慢地吹淡了罗迭开、罗妈妈心头的失子阴影。生活的严冬逐渐远去,多彩的春天来临了。
1984年4月,在新化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与支持下,陈纯策划的罗盛教纪念馆雄伟壮观地矗立在风景优美的资江河畔,哺育了一代代人成长的烈士精神得以发扬光大。历经生活坎坷的罗迭开老人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时光转到1986年4月,在媳妇的精心照顾下,过了几年舒心日子的罗迭开老人,一生很少患病的身体突感不适,并不时伴有轻微咳嗽,送往医院一检查:肺癌晚期。得知罗迭开病重的消息,党和人民的关怀又一次向英雄的罗家纷纷涌来。新化县委、政府指令县人民医院开设专门病房、接待室,配备最好的医生、护士。在接待室,医院还特为老人安装一部“专机”。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向老人送去自己最真挚的祝福。
海深难及情深,陈纯和姐妹们的精心服侍最终还是没能阻挡住无情病魔的脚步。1986年6日20日深夜,86岁的罗迭开老人安详地闲上了眼睛。弥留之际,他拉住陈纯的手,断断续续他说:“这个家全靠你了……”老人无憾地离去了,他为罗家有了陈纯这个好媳妇而欣慰。
此时婆婆年事已高,身体不甚健康,三天两头要请医生,陈纯自己也记不清究竟为婆婆多少次踏进医院的门槛。要是病情严重,身兼媳、“儿”双重身份的陈纯常常急得昼夜难眠,罗妈妈要做B超检查,而B超室在医院4楼。陈纯怕有闪失,40多岁的她,以弱小的身躯背着婆婆从一楼到四楼,又从四楼下到一楼。
1996年3月13日,是罗盛教烈士诞辰65周年纪念日。这天,市县有关领导亲自前往烈土老家圳上镇松山管区桐子村祭奠英灵。98岁的罗老妈妈染病正在县人民医院急救,午后,老人清醒过来,执意要在一旁服侍的媳妇陈纯陪伴她上松山“看望”儿子。到了桐子村,罗妈妈在媳妇的臂弯里最后一次亲睹烈士的陵墓、故居后,于当晚10点含笑去世。从公公罗迭开辞世至婆婆故去,整整10年,陈纯都堪称做媳妇的楷模。
现在,陈纯已离开了教育岗位,两个儿子相继成人,她一个人独住,厮守着日月,就如那绚烂过后的秋叶,恬静美丽。
罗迭开教育培养了罗盛教成长为一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为社会主义祖国争了光,为发展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战斗友谊谱写了新篇章。